權證重要觀念應用與NBA季後賽

  • 2012/05/02

風靡全台的NBA季後賽熱鬧開打,雖然台灣之光林書豪因膝傷缺陣,讓兩岸三地期盼華人揚威球場的球迷們頗為失落,但是權證醫生仍和許多喜愛NBA的球迷一樣守在電視機前,欣賞著球場上球員為了總冠軍而賣力的演出,和兩隊教練爾虞我詐的鬥智鬥力。不過,權證醫生看的,可不只是詹姆斯大帝的飛身灌籃,或是小飛俠布萊恩的拉桿上籃喔!因為籃球場上一幕幕的精采好球,和分秒必爭的戰術執行,其實跟權證操作哲學有異取同工之妙,讓權證醫生從中看出不少門道。讀者或許覺得納悶,窩在沙發、舒舒服服的看一場NBA球賽,跟權證操作哪有啥關係?就讓權證醫生在本週的專欄跟各位讀者分享吧!

投籃距離=權證實質槓桿

籃球場上得分的方式很多種,從最穩當的灌籃(NBA還是偶有灌籃不進的畫面)、帶球上籃、中距離跳投,到遠距離的三分球,各有各的巧妙,也適合不同身材條件的球員。但是不變的是,投籃點離籃框愈遠,進球的機率愈低。小資金的權證投資者,就像籃球場上的控球後衛或得分後衛,不適合在衝撞激烈的籃下禁區討生活,所以必須善用中長距離跳投。就像資金規模不大的投資朋友一樣,只要運用小金額就能買進權證並且提高槓桿。如果實質槓桿是5,就代表當股價漲/1%時,權證也會漲跌5%。因此選擇實質槓桿低的權證,就比較像是中距離跳投或切入上籃,雖然只能得兩分,但命中率可以大幅提升。若你選擇實質槓桿高的權證,就像是投三分球,投進了可以得三分,但是失手或是麵包(籃外空心)的機率也很高,也就是股價走勢不如預期時,權證損失佔你投入金額的百分比也會愈大。不管要如何得分,選擇自己有利的角度與時機出手,才能進一部提高命中率,如同選擇合適自己槓桿倍數的權證,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。

比賽時間=時間價值

因為NBA職籃比賽有48分鐘的時間限制,假設紐約尼克隊在「中」場落後對手10分,跟在「終」場前1分鐘落後10分,哪個情況下尼克隊反敗為勝的機會大呢?如果我們把贏得球賽想像成權證能否進到價內,若股價還要漲10%才會到達履約價格,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經過,如果股價不動,是不是進到價內的機會就愈來愈低了呢?因此選權證要注意到期天數及價外程度,例如選到剩餘天數不到5天,但是卻是價外20%的權證,那就像比賽結束前1分鐘還落後10分,投入一顆球才兩到三分,即使是巔峰時期的麥可喬登再現球場,扭轉乾坤的機率依然趨近於零。這種價外且距到期日很近的權證,跌剩零的機率極高。

習慣的得分位置=熟悉的股票或進場訊號

每個NBA球員都有自己得分最有把握的位置,例如:底線、45度角、罰球線附近或是三分線弧頂,教練的場上戰術設計,就是要幫場上的球員,在最有把握的位置找到防守上的空檔,讓球員能夠提高進球的機率。在投資場上,這些最有把握的位置就像是自己過去操作很熟悉的股票(如:高價股或權值股),出現自己鎖定已久的技術線型(如:均線集結或均線多頭排列),或是籌碼出現主力買進現象(如:三大法人同步買超),此時投資者就要把握這個得來不易的時機,勇於進場,善用工具出手(跳投、切入上籃或三分球)。提醒投資朋友,一定要在對的時機用對工具(善用價平、價外、深價外權證),不然就像是明明罰球線附近出現大空檔可以跳投,你卻偏偏要運球到三分線外投射,導致該得的分數未得,那想在球場上生存絕對很困難。

防守=懂得停損

偉大的籃球教練约翰‧伍登(John Wooden)說:「進攻贏得比賽,防守贏得冠軍」。在74勝的季後賽中,兩隊陣中均不乏天才型的得分好手,這時勝負的決定關鍵就在於防守,因為進攻會失常,但是防守只要認真就能維持一定的水準,只要能降低對手得分,離勝利就不遠了。在投資場上,市場老手常說,要先學會控制損失,才有談獲利的本錢,因為行情能不能如原先預期的大漲或大跌,有時是要看運氣的,但是只要你肯停損,絕對不會損失過多的資金。權證操作更是如此,因為權證是高槓桿的工具,如果個股跌了3%,權證可能就會跌10%~30%,因此投資人買進權證,絕對要設定停損,最好是金額停損法,當個股走勢不如預期時,來到你能容許的損失金額時,趕緊停損,留得資金在手(保持主力球員的體力),才有下次再進場的機會。

熱愛NBA的「資深」球迷(像權證醫生一樣),絕對不會忘記20世紀的籃球大帝麥可喬登在1998年總冠軍戰第六戰的最後一分鐘,由爵士隊馬龍手上成功抄截後,在罰球線頂端單挑羅素,投進二度退休前的最後一球,也為公牛完成二度三連霸。喬登在關鍵時間(權證快到期前),在他熟悉的罰球線位置(熟悉的股票或買賣訊號),選擇中距離跳投(對的權證工具),最後成為NBA的經典畫面。權證醫生誠摯地希望各位投資朋友,在長期閱讀權證醫生專欄後,也都能擁有強健的投資心理素質、選擇正確的權證工具,在對的時間點來臨時,像喬登一樣義無反顧地勇敢出手,成就自己在投資場上的經典畫面!到時候,讀者與權證醫生也必定會像讚嘆喬登的最後一擊一樣,拍紅了雙手,起立鼓掌為自己喝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