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外資學習以權代股
- 2017/11/17
外資從10月底開始連續大量買進晶電(2448)權證,近三周的部位只買未出,累積至11/13,包含野村證券在內的外資,共買進晶電權證逾3.8億,引起市場關注,除了因為外資罕見大動作買進權證,讓投資人對現股漲幅抱有很大的臆測空間外,也顛覆了「權證只能短進短出」的刻板印象。
這一波外資買進的晶電權證中,以統一證券發行的最多,買完統一價平長天期的權證之後,則開始轉而買入市場上其他價外權證,讓各發行券商連番增額,並調整發行條件以符合需求,讓晶電成為這陣子權證市場的顯學,我們也趁此機會跟投資人聊聊,權證對於專業買方來說可以怎麼利用。
專業買方在資金不夠的形況下,會利用權證替代現股部位,權證所需資金較少但槓桿高,當現股持續上漲,權證所佔現股部位也會持續放大;舉例來說,假如拿10億元出來買50元的現股,可以買2,000張,當現股漲到60元,只能買1,666張,但又想維持在2,000張的水準,就可以用權證來替代不足的股票部位。那麼該買多少權證來代替?
可以到各家權證網上查詢該檔權證的delta值,假設delta為0.1,就代表買10張權證相當於持有一張股票,但相較一張股票需要6萬元,假設一張權證2元,10張權證只需要2萬元。最重要的是delta值並非固定,當現股上漲,delta也會跟著上漲,因此一樣的金額參與現股的部位也會放大。
就消極面來說,股票漲多也是一種利空,要賣怕賣早,不賣怕吐回,這時候可以果決的賣出股票獲利了結,用一部分的獲利買入權證,繼續漲繼續賺,如果回檔了也可以轉嫁風險,最糟糕的狀況就是權證的權利金歸零,所以可以發現,晶電在11/9出現9%回檔的前一天,外資也賣出了部分晶電的現股,但持續買入權證。
權證宣傳詞所謂的「以小搏大、損失有限」,應該這樣積極運用才有意義,而不是沒有看法沒有目的,一股腦地丟錢進去,想說賠光就算了,如果這樣不如拿去買樂透,因為”猜”的本質是一樣的。權證是進可攻退可守,用來與現股相輔相成的工具,就像打仗時有再好的武器,也必須知道該怎麼用,否則豈不枉然?
10/23-11/14 外資買賣超權證金額前十檔 單位:千元